蓝湖夏令营LOGO
蓝湖夏令营LOGO
蓝湖夏令营LOGO

蓝湖营地教育®

  • 首页
  • 照片和视频
  • 国内营 
    • 上海服装设计艺术营
    • 上海音乐剧艺术营
    • 上海魔都5日游学营
  • 海外营 
    • 冰岛芬兰研学冬令营
  • 主题冬令营 
    • 亚布力滑雪冬令营
    • 迪士尼主题双语冬令营
    • 西安古都游学营
  • 企业定制营
  • 关于我们
  • ☎️:021-5513 8213
  • …  
    • 首页
    • 照片和视频
    • 国内营 
      • 上海服装设计艺术营
      • 上海音乐剧艺术营
      • 上海魔都5日游学营
    • 海外营 
      • 冰岛芬兰研学冬令营
    • 主题冬令营 
      • 亚布力滑雪冬令营
      • 迪士尼主题双语冬令营
      • 西安古都游学营
    • 企业定制营
    • 关于我们
    • ☎️:021-5513 8213
  • 0
  • 登录
立即报名
蓝湖夏令营LOGO
蓝湖夏令营LOGO
蓝湖夏令营LOGO

蓝湖营地教育®

  • 首页
  • 照片和视频
  • 国内营 
    • 上海服装设计艺术营
    • 上海音乐剧艺术营
    • 上海魔都5日游学营
  • 海外营 
    • 冰岛芬兰研学冬令营
  • 主题冬令营 
    • 亚布力滑雪冬令营
    • 迪士尼主题双语冬令营
    • 西安古都游学营
  • 企业定制营
  • 关于我们
  • ☎️:021-5513 8213
  • …  
    • 首页
    • 照片和视频
    • 国内营 
      • 上海服装设计艺术营
      • 上海音乐剧艺术营
      • 上海魔都5日游学营
    • 海外营 
      • 冰岛芬兰研学冬令营
    • 主题冬令营 
      • 亚布力滑雪冬令营
      • 迪士尼主题双语冬令营
      • 西安古都游学营
    • 企业定制营
    • 关于我们
    • ☎️:021-5513 8213
  • 0
  • 登录
立即报名
蓝湖夏令营LOGO

会玩的孩子,将来才有竞争力!试试“玩中学”吧!

前言

“玩就好好地玩,学就好好地学。”这句忠告你是不是也从小听到大?这句话原本是在强调专心的作用,却在很大程度上割裂了学跟玩的关系,仿佛玩才是放松愉快的,而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,学习的时候,就要认真严肃,必须正襟危坐、目不斜视。

大概就是因为这个,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对外国名校、名师和先进的教学方法耳熟能详,但是“玩中学”这个最常见、也是最重要的现代幼教理念却迟迟得不到大多数人的认可。


实际上,“玩中学”内含各种玄机,尤其面对变幻莫测的未来,“会玩”是一种重要的能力。

本文授权转自“外滩教育”(ID:TBEducation):中国K12国际教育领先媒体,并系列化提供面向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优质在线课程。

玩比想象中更重要

人们对于孩子玩,有几种误解,比如我们常会听到下面这几句话:

  • “Ta还小,只会玩。”

    ——玩是一种低层次的行为活动。

  • “学习这么长时间,让Ta玩一会儿,休息一下。”

    ——玩只能充当学习过程中的调剂。

  • “就知道玩,看你将来怎么办!”

    ——玩与学是对立的,甚至是有害的。

  • “你能不能玩点有用的?”

    ——是否“有用”决定了玩是否有意义。

类似的想法和评价还有很多。它们大都源于人们对儿童行为和心理发展的一知半解:既然儿童与成人相比,生活常识较少,思维能力较弱,那么孩子们喜欢的“玩”肯定没有成人进行的“学”那么有价值。

但是,大约在一百年前,西方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们就肯定了孩子“玩”的重要性。他们认为,允许并引导孩子玩,维护孩子的玩心,对孩子各方面的发展都有无可取代的意义。

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:玩是孩子认识世界、开发学习能力的工具,玩在本质上是一种智力活动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把孩子的玩分为感觉动作性玩耍(两岁以前)、想象性玩耍(两岁到学前)和规则性玩耍(入学以后)。

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则认为玩最大的意义在于:它是孩子最早产生的自发性活动。孩子在玩中会主动学习知识和规则,玩有助于不断提高孩子的自主力和表达力。

上述的观点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得出的,它是科学家们基于大量的观察、研究和实验得出的结论,对孩子的教育有直接的指导意义。

我在澳洲当老师时,一开始也为孩子们天天大量的玩乐感到震惊。但几年过去,我不得不承认西方孩子的自信、主动和表达沟通能力的确异常突出。

随着现代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发展,很多传统的技能比如计算、背诵资料等会逐渐被电脑取代,而维持一颗玩心、维持持续学习的能力会变得越来越重要。

玩中学不等同于随便玩

玩的形式多种多样,内容千变万化,理论上任何种类的玩都会让孩子得到一定的益处。日常的例子包括:

  • 拼拼图:图像观察、逻辑思维、专注力;

  • 玩积木:想象力、创造力、空间想象;

  • 画画:观察、想象、表达;

  • 朋友聚会:社交能力、沟通协作能力。

即使一些被定义为“浪费时间”的活动,也会给孩子带来很多隐性的益处,比如:

  • 看漫画:增长知识、锻炼阅读能力;

  • 玩电子游戏:接受挑战、解决问题;

  • 听流行歌曲:音乐感知力、创造力。

如此说来,我们难道应该让孩子随心所欲、每天从早玩到晚吗?那学校、老师和测验岂不是没有任何意义了吗?

在西方,还真有不少家长支持这种观点,他们拒绝一般的学校体系,选择自己在家里教孩子,或者给孩子报名近年来十分流行的“山林学校”、“农场学校”。中国很多类似的独立学校、实验性学校近些年来也越来越受家长欢迎。可是,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中,能完全抛开现有的体制内的教育,放手让孩子边探索边玩的家庭,能有多少呢?

美国实用哲学家、教育学家杜威认为:

孩子应当通过实践经验(玩)而非机械灌输获取技能;

孩子既是独立的个体,也具有社会性,因此玩与学并不冲突;

教育的职责就在于把玩与学相结合,找到儿童自由意愿与成人引导之间的平衡。

也就是说,我们需要为孩子不同类型的“玩”创造环境,平衡这些“玩”。这种儿童自发玩与学、成人引导玩与学和成人规划学习的有机结合,才是真正意义上的“玩中学”。

“玩中学”:年龄不同,方法不同

1、两岁以前

这个阶段的玩基本都是一般意义上的“玩”,就是儿童自发地玩与学。这种“玩”由孩子掌控,随着孩子的兴趣开始、发展和结束。在玩的过程中,孩子会自发地观察、想象、调查、实验和创造,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学习。成人的职责只限于确保孩子的身心安全,不应过多干涉孩子。

孩子的年龄越小(尤其两岁之前),越需要依赖感官体验而非理性思维来认识世界时,需要的自发性玩乐的比例越高。在确保孩子安全和家庭正常运转的前提下,成人应该允许一定程度的“脏”和“乱”,鼓励孩子积极使用眼、耳、舌、手、鼻等各个感官参与游戏。

在幼儿时期的“玩中学”过程中,有一个常见的误区,就是当孩子对某种活动特别感兴趣时,成人会忽略了其他种类的活动。比如有的孩子只喜欢爬上爬下,完全拒绝做任何拼图、手工类等比较安静的活动,或者反之,喜欢久坐不动。

实际上,虽然每个孩子的性格都略有不同,但是只要成人反复带领孩子尝试,他们就能对不同的活动产生兴趣,学习到不同的能力。

2、两岁到学前

两岁到学前的孩子有了自主行动能力,主要以感官认识世界。这个阶段,我们对孩子游戏的引导开始越来越重要。

成人引导玩与学,是指成人在注意或参与了孩子的游戏后,根据孩子的兴趣,创造机会延伸他学习的可能性。

举个例子,老师看到孩子在画恐龙,就为孩子准备恐龙主题的书和玩具,这就是引导。同样地,当我们发现孩子在游戏中表现出某些问题,也可以用游戏的方式引导他认识到并改正错误。比如看到孩子抢别人的玩具,我们可以用故事、角色扮演、画画等方式向他解释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。

孩子的视野和思维能力毕竟有限,如果成人不提供任何指引,孩子容易变得像井里的青蛙,满足于自己能够接触到的、已经熟悉的事物,停滞不前。

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家里有丰富的玩具和各种电子设备,但心智较同龄人落后;相反,有的孩子虽然拥有的物质不够丰富,但由于身边成人提供了有效的引导,早早就学会了如何持续地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乐趣、学到知识。

3、学龄后

孩子入学之后,成人规划的学与玩就占了绝大部分比例。成人(主要是老师)为孩子提供学习的纲领和目标,将各个学科的知识由浅入深地介绍给他们,同时提问、解惑。

这个时候,孩子已经能够坐得住,能够完成成人给的指令了。如果教学充满趣味、强调体验,孩子就能够更加有效地吸收和应用。

记得小学三年级时,老师要求我们写一篇《爬山虎的脚》的读后感。当时我们的校园里刚好长了一墙爬山虎,于是语文老师要求每个人下楼观察爬山虎后再写这篇读后感。经过这一番“玩”的准备,我们写起文章来明显比以前有热情,质量也更高。

适合不同年龄的玩中学活动

虽然玩总能给孩子带来益处,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、心智的逐渐成熟,适合Ta们的游戏类型也会有相应的改变。试想一下,蹲在地上玩泥巴对两三岁的孩子是非常好的学习机会,但是到了十一二岁,玩泥巴可能就不是对Ta最有效的“玩中学”的方式了。

当然,成人也不应该生硬地以“太幼稚”为原因阻止孩子的兴趣,比如长大了就不应该再喜欢读故事书,应该看世界名著;或者画画太浪费时间,还不如补习数学。

比较好的做法是带领孩子以趣味的方式体验不同的活动,比如为孩子准备世界名著的插画版本,或者做数学游戏,帮助Ta在熟悉的玩中得到新的学习成果。

下面,我会推荐几种适合不同年龄段的玩中学活动。这些活动既不昂贵,也对场地、设备、时间等没有太多的要求,非常容易实施。

自己的事情自己做

对于两岁以下的幼儿,自己学着吃饭、穿衣服、收拾玩具就是非常好的“玩中学”活动。别以为这是“干活儿”,其实自己动手对他们来说也是“玩”:在一次次的尝试中,孩子不仅锻炼了手、眼、脑的协调能力,也在学着如何聆听和表达。更重要的是,他们的注意力、抗压力和反复尝试的能力都在提高。

虽然这种“玩中学”的机会随处可见,但是成人往往需要做心理上的调试。比如孩子自己吃饭,尤其在用手抓的阶段,家里一定会比较容易脏乱;或者孩子自己穿衣服,速度比较慢。这个时候,成人是否能够放手,鼓励孩子自己尝试,会决定Ta是否能够得到这个宝贵的学习机会。

游戏书

孩子到了两三岁,除了一般的玩具以外,游戏书也是非常好的“玩中学”的道具。这里的游戏书是指向孩子提供互动型活动的书,比较初级的活动有涂色、贴纸、走迷宫、剪纸、找不同等,进阶版的还包括创意手工和科学实验等活动。

游戏书的本质是让孩子开动脑筋、解决问题。书中有多彩的插图、有趣的故事辅助,有些立体书还可以动手操作,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一个又一个小任务,学到知识。

很多家长抱怨孩子对游戏书不感兴趣,或者只喜欢某种特定主题的游戏书,这种情况下孩子就需要成人的引导和帮助了。家长不妨坐下来,跟孩子一起涂涂色、剪剪纸、做一个小手工。孩子即使一开始没什么兴趣,慢慢地也会产生参与感。

集体活动

当孩子产生了想要跟别的孩子一起玩的倾向,或已经交了朋友时,参加集体活动会给Ta们带来更多、更高层次的“玩中学”的机会。

尤其对于已经上了学的孩子,能够参加集体的运动、音乐类的活动,比如足球队、合唱团、乐队等,对他们的身心都大有裨益。在这些活动中,他们不仅能使自己的技艺更为精进,也能够锻炼人际交往和应对挑战的能力。

当然,这类活动最好是以兴趣爱好为基础,而非抱着功利的目的。如果孩子只体会到压力,完全没有乐趣,“玩中学”就很难发挥作用了。

即使孩子没有机会参加运动、音乐类的活动,多鼓励Ta跟朋友一起见面、游戏,也可以获得类似的效果。当然,如果家长可以提供一些书籍、知识类的影视作品甚至科学益智类的小设备,孩子“玩中学”的效果就会更好。

结 语

“勤有功,戏无益”这句话流传了几乎千年,但在现代教育的审视下,它并非百分之百正确。我们不妨与时俱进,将其改为“勤有功,戏有益”。

“玩”是孩子天生的能力,也是孩子认识世界的第一个环节。我们成人如果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“玩”的意义,珍惜它给孩子带来的“学”的机会,就能更好地为孩子提供“玩中学”的环境和土壤,让孩子快乐学习、自主学习。

broken image

本文由蓝湖夏令营整理

蓝湖艺术夏令营(以下简称 蓝湖)源于美国,有79年历史,为美国著名的艺术夏令营品牌。

蓝湖2014年进入中国,核心团队由教育行业成功企业家、资深艺术教育专家、青少年营地教育专家、全国运动冠军组成。

2019年蓝湖与大型央企奇瑞集团旗下上市公司途居露营战略合作,将营地设立在江苏南通开沙岛度假区,环境游美、设施国际化、高端住宿,打造了华东区最好的美式营地。

订阅
上一篇
懂得艺术的孩子是怎样超越同龄人的!
下一篇
夏令营初体验,以及如何选营
 回到主页
feed icon
Cookie的使用
我们使用cookie来改善浏览体验、保证安全性和数据收集。一旦点击接受,就表示你接受这些用于广告和分析的cookie。你可以随时更改你的cookie设置。 了解更多
全部接受
设置
全部拒绝
Cookie设置
必要的Cookies
这些cookies支持诸如安全性、网络管理和可访问性等核心功能。这些cookies无法关闭。
分析性Cookies
这些cookies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访问者与我们网站的互动情况,并帮助我们发现错误。
首选项Cookies
这些cookies允许网站记住你的选择,以提供更好的功能和个性化支持。
保存